项目展示

  • 首页
  • 项目展示
  • 韵达“筑基”

韵达“筑基”

2025-03-25 21:29:23



2025年,韵达得加把劲了。

结合当下的竞争态势来看,韵达的压力有点大——

前面,中通在领跑;左面,圆通在发力;右面,申通在较劲;后面,“新势力”极兔虎视眈眈。

前有标兵、左右有强兵、后有追兵,巨头环伺,多重挤压下之下,韵达所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

快递公司全年业务量、市占率排名 数据来源:公告

举一个直观的例子,韵达与申通的“榜三之争”。2024年,韵达全年业务量为238亿票,日均件量6521万票,同比增幅达25.93%。申通完成业务量227亿件、日均件量6219万票,全年增速达29.8%。

球王会

两相对比,韵达虽然保持了领先,但业务量的增速却不及申通,而且与申通的差距不断缩小。2022年,韵达与申通的业务量差距一度高达约47亿票,2023年的业务量差距缩小至约14亿票,去年韵达与申通差距约11亿票,平均每日差距仅约300万票。

照此“趋势”,申通业务量反超韵达,似乎只差“临门一脚”。

置于行业竞争的框架下打量,2025年韵达该如何突出重围?

只靠原地踏步,终究难以为继。单靠“以价换量”,显然很难持久。当对手越来越近时,最大的防守就是进攻。对韵达来讲,这种“进攻”不单是对同行进攻,更是向自身的短板与不足进攻,打破近年来后劲不足的僵局。

今年刚开年,韵达便在苏州召开2025年第一次协发委会议。会议定调——

2025年,韵达全网要通过“搭建平台,协调资源”的发展理念,进一步夯实韵达网络发展的基础,增强网络发展的动能,激发服务客户的潜能,提升服务社会的效能,更好创造价值,服务社会,促进发展。

细品上述谋篇布局,老鬼将其总结为两点——

其一总基调是“筑基”:夯实网络发展的基础。

其二总目标是“三个能”:增强网络发展的动能,激发服务客户的潜能,提升服务社会的效能。

循着“筑基”的框架和“三个能”的指示牌望去,韵达的突围方向就渐次清晰。

▌一、稳根基:增强网络发展的动能

如何增强这一动能?

“一砖一瓦皆根基”,无论从哪个层面来看,网点都是那个能给韵达带来强动能的“破壁人”。末端不稳,网络不存,提振信心,尤其是末端网点的信心,不仅是一笔“经济账”,更是“长远账”。

众所周知,快递“最后一公里”和“最前一公里”是快递行业的两大难题,网点则是解决这些难题的排头兵,可以说承担了整个快递服务链条最大的压力。

所有的问题,都首先在网点这里呈现,最终也是网点去解决。无论快递江湖风云如何变幻,无论快递公司总部有多大的委屈和压力,网点稳定才是核心竞争力。一家快递网络是否稳定,都是靠千千万万个末端网点重兵把守换来的,。

说一千道一万,说到底,要想增强网络发展的动能,提振网点的信心是关键所在,也是转动韵达命运齿轮的最强动力。只有上下一致,形成合力,才能共赢未来。

▌二、壮枝干:激发服务客户的潜能

大家都清楚,当初靠着低质、低价、混战等粗暴打法和野蛮生长的快递行业已经走到了比拼价值的存量时代。新时代里,供大于求,主动权更多的掌握在客户(消费者、商家客户)手中,“谁的服务好,谁的性价比高,就用谁”

韵达“筑基”

近年来,韵达也在努力打造出自有的服务“名片”。比如,韵达总部推出的针对高价值、高时效要求的生鲜产品寄递服务——“智橙网”

作为韵达高端快递产品,围绕各行业特性与需求,“智橙网”具有极速上门、绿色通道、柔性分拣、优先中转、派前电联、按需派送等服务,凡是快递面单上印有“智橙网”特有标识,均可在揽、转、运、派及客服全流程快速识别,实现系统全链路可视化监控运营管理。

看懂这一点,也就明白,客户需求在变,市场环境也在变。只有在新的服务与产品方面主动出击,才能满足客户当下更高的要求,才能赢得客户的青睐。

▌三、展新叶:提升服务社会的效能

自去年以来,“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从幕后走向台前,所承担的战略角色和历史使命已经变得越发厚重。

高层早已定调: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联接生产和消费、内贸和外贸,必须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经济运行效率

小包裹,大民生;小快件,大循环。快递不仅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带动了一方产业,带富了一方百姓。

比如,近些年来,从大力拓展海外网点,到密集推出新产品,再到战略布局多国集运业务,韵达在海外市场不仅逐渐显山露水闯出了一片天,尤其是在东南亚韵达这一“老桩”正在开出的“新花”。

那么,韵达又该如何提升服务社会的效能?

关键靠技术提升。

近年来,“数字化”已经成了各行各业的热点,而作为数字化技术的核心环节,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和应用,为整个快递行业带来了诸多根本性的变革,尤其是在末端配送方面,快递无人车的应用落地速度超过大多数人的想象,从应用场景,到价值潜力,BUFF直接拉满。

这一点,韵达的表现的也很明显。与圆通“数智驱动”不同,韵达可以说是“质效驱动”方面的代表性企业,其中的核心与关键则是“运营思维转变”。

比如,在降本方面,韵达首先引入数字化工具 OKR(目标与关键成果考核办法),构建了灵动、扁平、高效的经营体系,做精做细成本管控;通过“引客入仓”、“上仓下配”、“支线协同”、“网格仓”、“集包仓”等敏捷经营支点,缩短揽派两端的操作时效和经营成本。

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很显然,韵达不想等,也等不起。

回首过往,20多年积淀的深厚底蕴,向来以低调风格示人的韵达,虽然压力很大,但底子还在。这也意味着,只要强化底盘,重塑自信,在“三个能”方面做出更大的改变,韵达仍有机会“重整河山”,把失去的一切再重新夺回来。